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举办“雨水”节气主题活动

阿新社巴库2月27日电
近日,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雨水”节气主题活动。阿塞拜疆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阿方院长拉菲克·阿巴索夫主持此次活动并首先发言。
他首先介绍了二十四节气——“雨水”节气的意义。“雨水”节气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二个节气。它反映了降水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改变,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季节性的反映。拉菲克指出,中国太阳历是古代中国人根据农耕季节、天体运行规律、气候和自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中国独有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他还指出,在上古时期,当时的杰出部落首领黄帝创造了中国太阳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北斗七星的天体运行规律而制定的,而北斗七星就像一个带柄的勺子一样而得名。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 年,中国农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活动中发言的国际关系系区域学专业的学生介绍了诸多与中国农历有关的民俗传统,包括:中国古人在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举行祭祀仪式,以示天地人和,祈求健康和幸福;“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看望父母; 在“雨水”节气,中医提出了许多特别的养生建议等。
最后,学生们还朗诵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歌以及有关“雨水”时节的民间谚语等。